转型创新·持续发展——打造具有时代特点、贸大特色的继续教育品牌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党群活动 理论学习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与运营及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与运营及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招生简章】pdf

 
 

项目简介

“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与运营及数字化转型”高级研修班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学项目,面向各地文旅局(委)文旅、文创业务主管负责人、文化产业园区运营者、非遗传承人、各地景区运营管理者、文创(博物馆)、地理标志景点IP网红打卡地运营方培训课程。该教学项目旨在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专业人才,提升其艺术鉴赏、创意设计、项目运营及市场开发能力;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文化传承与现代产业融合;为学员提供与行业专家、艺术家、企业家的交流机会,拓展资源网络。培训人数为20~50人,邀请来自文旅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文化产业领域相关知名专家及教授约14人授课。

 

项目主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专门人才的高等学府,现设有本科专业5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8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 ,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七大学科门类和交叉学科(国家安全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校是新中国最早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国际交流合作是学校办学的鲜明特征和重要推动力。目前学校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所著名大学和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来华留学生规模及占比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课程亮点

权威背书+顶尖师资+前沿课程+实战内容+资源网络

 

1、顶尖师资

 

师资均来自文旅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单位的14位知名专家授课,教师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经验。

 

 

2、前沿课程

 

数字化转型与AI驱动紧扣技术趋势

 

国际文化合作与文化出海

 

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实践

 

平衡文化传承与商业转型

 

 

3、实战内容

 

双导师制:学术+产业导师

项目式学习:理论+实际策划+路演教学结合,一站式解决困惑的文化产业难题

实地考察:798艺术区、亮马河文化项目区等

多元化教学模式:结合案例研讨与工作坊,提升实操能力,精准解决文化产业从业者在创新运营及数字化转型中的痛点,快速提升经验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

 

 

4、资源网络

 

搭建平台:提供与行业专家和企业家投资方的交流机会

资源对接:辅助学习国家项目、文化产业基金等项目申报,搭建产学研网络,助力学员职业发展与项目孵化


培训安排

(一)培训时间:

2025年10月17至22日,全天。

(二)课程设置及师资情况

 

课程设置

1、主题课程

 

最新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前瞻与战略跟进

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文化出海

文旅项目投融资策略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创新

非遗项目如何通过股权融资扩大规模

消费者行为与奢侈品牌营销

数字艺术与AI创新应用  数字艺术与科技 文旅融合

大文旅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分析

本土文化艺术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在地化实践模式  

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适应力—地方特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2、专题讲座

 

文化强国—-旅产业未来趋势

文化产业政策前沿专题—国际文化产业规划与政策

区域经济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

品牌影视IP的授权理论与实践 

IP文创产品开发与实践

孙子兵法与商道

 

 

3、实践课程

 

文化产业园策划与实施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创新

欧洲与美国文化产业的借鉴与融合

非遗创新、传承与活化利用传统工艺现代转化


 

师资阵容

师资简介

 

 

马赛

 

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授予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

 

 

刘红革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主要负责开展对外文化宣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业务支持保障与宣传报道统筹,对外影视片拍摄与译制,对外文化宣传相关展品和纪念品设计与制作,中外文化艺术团体及个人出入国(境)访问演出与展览组织,相关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文化传播网运行与维护,相关咨询与评估服务,《中外文化交流》出版。

 

 

桑百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亚太学会副会长、亚太经贸分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社科规划办决策咨询点首席专家,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视总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商务部国际投资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推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桑百川文集》(上中下卷),主持5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次获省部级以上学术奖励,多项研究成果被中办、国办及中央部委采纳。获首都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张小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从事中国历史与文化、党史和党建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兼任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高教学会宣传工作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在《中国史研究》《史学月刊》《清华大学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课题7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编教材5部。

 

 

尼跃红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原副校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衍生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学术专著 6 部,发表学术论文 20 余篇,在国内影视 IP 授权、纤维艺术、设计艺术教育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声誉。

 

 

张梦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奢侈品研究中心主任。法国管理学博士Ph.D,中国市场学会品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管理学会品牌委员会副主任;法国科学院CERAG UMR CNRS 5820 研究员;《中国城市报》品牌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品牌研究》编委;北京时尚控股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等;法国和加拿大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出版多部专著。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基金课题。

 

 

张旗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非遗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老字号协会品牌设计中心主任委员。从事传统工艺的理论与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文化品牌的设计传播研究。主持了北京哲社基金重大项目《北京民间工艺美术史》等近10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担任《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蓝皮书》主编、北京市工美行业刊物《工艺北京》副主编,北京工艺美术学术论坛、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等品牌学术活动的策划人。

 

 

吴承忠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旅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负责人、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与休闲管理”研究团队负责人、“文化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兼任“社会学理论,政治学和艺术”国际大会(STPA)组委会科学委员会委员、《艺术管理,法律和社会》杂志顾问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文化经济学会会员等职务。北京大学地理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出站博士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产业规划与政策、休闲产业规划与政策、旅游规划与政策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文章80余篇,出版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秦汉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与国际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获北京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综合一等奖、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案奖,并获评“教学标兵”称号。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光明日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中国特色新闻媒介体制:构成分析与发展前景》,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

 

 

费俊

 

中国美协数字艺术艺委会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方向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艺术与科技研究、教育与实践,艺术实践主要关注由虚拟和实体场域共同构建的混合场域叙事。艺术及设计作品曾在58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国际展览和艺术节中展出,并荣获了德国IF设计奖、红点设计奖、德国设计奖特别奖和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等荣誉。

 

 

邓丽丽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文化数字资产研究室主任。北大创业训练营驻场导师。原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院研究员,动漫游戏中心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硕士。专注于大文旅产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研究,擅长从国际国内趋势、政策解析到技术研发进行全链条分析,并通过大量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对比研究,为产业实践提供前瞻性指导。

 

 

龚继隧

 

曾任纽约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负责人(首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系特聘教授、嘉德艺术中心特聘专家。开创中国古画、善本古籍及当代油画国际拍卖先河,推动文物回流与市场全球化。90年代起创立艺术品咨询公司,主导文物艺术品交易易、拍卖策划、收藏顾问等,亲历中国艺术市场从起步到繁荣的全周期。发表《回流文物价值博弈》《艺术品估价理论》等重磅研究。

 

 

张一璠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设计专委会副秘书长。从事纤维艺术与传统工艺助力乡村振兴的多媒介融合创作与研究十余年,有丰富的国内外学习及工作经验。出版专著2部,在《美术观察》《光明日报》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作为执行策展人策划国际展览3次;主持博士后科学基金等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等纵向课题6项。

 

 

王立新

 

中国艺术产业园区策划人,T3国际艺术区创始人。曾主持“哈佛中国行之T3国际艺术区文化地产论坛”。组织策划大理中和艺术村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北京顺义区李桥镇永青村美丽乡村、美国新泽西州“格兰湖国际艺术驻留港”、日本东京“热海国际艺术驻留村”等多个艺术产业园项目。参与策划法国梵高村和T3国际艺术区缔结兄弟园区等多个文化艺术合作项目。

 

 

备注:课程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调整,以最终授课内容为准。

 

(三)培训形式

 

综合采用课堂授课、案例研讨、实地考察及工作坊等多种教学方式。

 

1.采用双导师制:每模块配备“学术+产业”双导师,理论讲授+案例分析组合教学。

 

2.项目式学习:将学员分组完成实际项目策划,期末进行项目路演评审。

 

3.资源对接:优秀项目可获得资源对接。

 

(四)项目实施地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98艺术区、亮马河文化项目区、T3国际艺术区等

 


 

报名事项

(一)报名时间:招生简章发布日起至2025年10月9日24:00。

(二)招生对象:文化产业从业者、艺术创作者、企业管理者、相关专业教师及创业者等。

(三)学费:人民币28,800元(含教材、考察费用)。

(四)报名和咨询方式:

王老师电话:

010-64492033、18601246191

赵老师电话:

010-64492033、15801361251

 

邓老师电话:010-64492221

邮箱:51433852@qq.com


 扫码在线咨询
 

 扫码在线咨询